都说泰山专治嘴硬之人,个人认为,只要不急不躁、坚持不懈,每个人都能够成功登顶。下山时,建议一般人乘坐缆车和观光巴士到山脚,否则膝盖吃不消。下到山脚后,旁边恰好有一家足部按摩店,别舍不得花钱去体验一下。亲测,按完之后第二天甚至不用拄拐杖就能下床。

第一山

红门

中天门上远眺

五大夫松位于云步桥北侧,盘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额题“五大夫松”。坊西有古松,又称“秦松”。旁有五松亭和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的摹刻。
五大夫松是泰山唯一受帝王封赠的植物,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登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大树之下,因树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后世讹为五株松树,该树后被雷雨所毁。清雍正年间,钦差丁皂奉诏重修泰山时补植五株,今存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被誉为“秦松挺秀”,是泰安八景之一。

能成其大(多少人看成了“能成具大”?)。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是汉语成语,出自战国末期李斯《谏逐客书》。该成语字面指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方能成就其高大,常与“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并提,比喻治国者应包容各方人才以实现强盛。




登上南天门就舒服了。

山上都是成片成片的红色果实,很是喜庆。

一览众山小


第二天的行程就是泰安城区了,岱庙是肯定要逛的。在附近还吃到了凉拌松针,很好吃。

有求必应

话说树上有只小猴子。
岱庙为了保护古松,今年特意在精选的古松旁边种上用其种子培育出来的幼苗,实现共育。确实在游览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几年前或十几年前还生长的古松,现在只剩下干枯的树干了;这也是自然法则的结果,共育的方式处理个人认为也是一种不错的传承;想象一下,再过几百年,这些幼苗也长成了现在其父辈一样的古松,后人又会如何看待这份传承?

登高就能远眺泰山。

岱庙里种满了古松,还有很多关于泰山的记载没来得及多看。工作日,人不多,很舒服。

这里很多小鸟,找找松间一只小鸟。

岱庙庙墙四周筑有角楼,各以八卦方位得名,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南为坤,西北为乾。红墙碧瓦,叠檐三层,黄琉璃瓦单檐九脊歇山顶。
岱庙城墙角楼毁于1928年战乱。为恢复岱庙历史原貌,泰山景区根据历史资料,开展了角楼复原。1987年完成巽楼、坤楼的复建;1994年艮楼、乾楼建成。
上图是乾楼。关于岱庙更多的信息请查阅官方《岱庙综述》。

从古走到今的路,继续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