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咖啡,喝咖啡已经很多年了。从酒店的速溶咖啡——雀巢开始算是贴边了;后面再到星巴克,薅广发卡的买一送一,开始注重环境、饮品的口感,也装一下;再后来珠三角兴起了精品咖啡,就开始逛咖啡节、探店、买豆,体验手冲的味道。
或许这也是很多人的对咖啡的进阶过程,虽有冲动去报个班、考个证(更有钱有闲再说吧),目前作为一个放松娱乐项目,相关的知识就慢慢边尝试边积累了。
现在就根据自身的了解和网上搜寻资料综合成两篇资料《常见的咖啡豆分类汇总》和《常见的咖啡萃取再制作分类》,主要是汇总学习,争取原创配图,欢迎指正。
一、根据产地分类
咖啡树的产地和品种是影响咖啡品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咖啡豆从这里就开始分类。
1、按种植所在国家划分:
肯尼亚咖啡、依索比亚咖啡、越南咖啡等,巴拿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和中南美洲种植的咖啡是优质咖啡豆的重要来源地。这几年国内的云南咖啡也是越来越出名,逛过的精品咖啡馆几乎都有云南豆。
2、根据国家的不同产区划分:
像依索比亚的西达摩和耶加雪啡、牙买加的蓝山、印尼的苏门答腊……
3、根据不同的庄园划分:
这是相当详细的划分方式了,目前本人还没接触了解过有什么著名的庄园,看到这就感觉像选葡萄酒,咖啡豆也要挑庄园?!西式的东西感觉都是相同的套路。
二、根据咖啡树品种分类
咖啡树可简单分为:阿拉比卡(Arabica)和罗布斯塔(Robusta)。
阿拉比卡的口味一般比罗布斯塔好一些,但这不代表阿拉比卡的咖啡豆做出来就是好咖啡。
阿拉比卡经过人工干预,有了更多的分类,比如大家熟知的黄波旁、铁皮卡、瑰夏。
三、根据处理方式分类
1、日晒
直接暴晒,精品咖啡豆都是精细化操作的,好的日晒豆会有更突出的水果风味。
2、水洗
一般优质的咖啡豆才会选择这种方法,处理方式非常复杂,口感更干净,能明显品尝到果酸。
3、蜜处理(半水洗)
将上面两种方法结合,口感也就有了那两种处理方式特点。
四、根据烘焙程度分类
可以分为浅度、中度、深度,通常烘焙程度越浅越酸,越深就越苦。
五、根据烘焙对象分类
可以分为单品咖啡、拼配咖啡。
1、单品咖啡(单品豆)
为了最大展示优质咖啡豆的风味,烘焙和萃取时只会选择一种咖啡豆,更严苛的单品豆会要求品种、产地、庄园、处理方式、批次都要一致,这种单品豆每年的味道都不同。
2、拼配咖啡(拼配豆)
在烘焙阶段采用多种豆子拼配,可以让咖啡味道更稳定,数量也得到保障。虽然拼配豆的咖啡豆没有单品豆品质好,但是经过合适的拼配,一样可以做出美味的咖啡。
参考资料:
2020-11-05《常见的咖啡分类汇总,不做咖啡小白》